手無縛雞之力(隨寫)

手無縛雞之力(隨寫)

Apr 14, 2023

image

崇禎四年(1631)的於山東爆發的吳橋兵變,原來是飢餓的明軍殺了當地門閥家僕的一只雞而引發的兵變,繼而導致坐擁火炮技術的一批明軍,繼而轉投滿清。許多人都習慣把李闖起義和清兵入關作為大事件,其實早在吳橋兵變時就埋下了伏筆。而事情的原委,是袁崇煥斬殺了名將毛文龍,軍隊之間的恩怨最終導致了軍心大亂,是為大忌。

忠君愛國,在現實面前,也不過如此,何況發源自一隻雞?明顯這不關雞事,而是明顯道出了明朝末年內憂外患之時的重大社會問題。面對民變和後金(滿清)之患,崇禎帝也並非無動於衷,只是許多事萬萬無法為其所預料和掌握得當,難為了他這個悲劇人物,被迫扛上明朝滅亡的包袱,懸吊自盡。

有趣的是兵變有一小插曲,被崇禎僱用來練炮的葡萄牙兵,在兵變時半數被殺,半數重傷脫逃。其實原本要調動的是300人之多和大量火炮,惟被朝廷內的腐儒阻礙而作罷,只從澳門請來了30人-包括葡人將軍、教士、混血兵和奴隸等一眾人,以及四門大炮。

明朝氣數將盡,李闖起義頂多補上了最致命的一刀而已,滿清人可能做夢都沒想到天下大門就這麼打開。難為了當時的大半江山聞及崇禎上吊、清兵大舉入關時,是多麼突然的事,訊息不流通之一回事,然許多的問題其實早已有了前兆,只是人們習慣順其自然,不甚多想,也毫無防備。

清初的三藩,一名便來自吳橋病變(耿仲明)、一名被迫害倒戈(尚可喜),另一名則為抗李闖而開門迎清軍入關(吳三桂),之所以叛變竟然都並非為了徇私,而是時局所迫之無奈。皇太極雖為夷狄,但很講信用,也懂得用人和論賞,這就是為何滿清得天下,而且取之有道。只是,這些邏輯卻是為那些反清復明的窩囊所難以理解,因為很多只得把口,利益當前時,滿口仁義道德都敵不過爭功名和嘉獎,南明史便清楚證實了此點。明給不了,跪求滿州狗也不為過,此乃中國文化是也,叫變通,讀再多聖賢書都無法杜絕人性。

所以,莫怪人們不愛國也不救國,只是一切都演變地如此之快,長期的半鎖國狀態使得許多人的腦筋似乎不好使,以為一切都在他們掌握之中,結果錯失了許多得以挽救的機會。當然這麼一講就觸犯了歷史學的禁忌,就是對已發生的事輕易下判斷。但所謂以史為鑒,不正是如此否?

現實確實很無奈,開玩笑一番,連一只雞都鬥不過,何以能應付接下來的連串大事?正所謂:手無縛雞之力-也。

Enjoy this post?

Buy 南國無境 Infinite Southfront a Beer

More from 南國無境 Infinite Southfro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