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諮商到底是什麼樣的感覺?】

【諮商到底是什麼樣的感覺?】

Apr 02, 2024

開放大家對「諮商」這件事情提問以來,我從文章的留言,一些其他地方的回應和交流發現,很有必要說明一下「諮商」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經驗。

尤其是口語諮商,他到底跟聊天有什麼不一樣?能夠提供的幫助到底是什麼。

然而,我發現我遇到很大的一個挑戰是,很多人是從平時跟親朋好友訴苦的經驗來想像諮商,所以很容易覺得,只是換一個人講同一件事情而已,跟他們講都沒幫助,跟心理師講為什麼就會有幫助?

這個提問的答案是,心理師「回應」的方式,會跟親朋好友完全不同,而且在諮商室裡的對話,會是完全以你的事情為主,不會有「剛剛都在講我的事,是不是要讓對方也有機會說話」的顧慮,可以有空間,好好的理解自己的經驗。

可是困難的地方也在,就算聽了這個描述,知道不一樣,可是到底哪裡不一樣?要怎麼知道那個不一樣就是有幫助的不一樣?

我想了很久,想用一個比喻來說明。

我們的心靈,很像我們的家。

有些人的家會稍微乾淨一點,有些人的家會稍微凌亂一點,有些人的家一塵不染,有些人的家積滿雜物。

大部分的人都習慣了自己的家,覺得就是這個樣子。可是有些人會注意到,我覺得在這個家裡我住得不是很舒服,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家是我更喜歡的樣子?

於是,他就請來了收納整理師,想請這個人來幫忙看看,有什麼地方可以調整。

心理師,就很像這個收納整理師的角色。我們邀請他來,進入我們的家,聆聽我們內心的經驗,幫我們看看,為什麼我覺得不太舒服,不喜歡現在的樣子?

還可以繼續延伸比喻的地方是,覺得這個家住起來不舒服,跟這個家髒不髒亂並不完全相關。

有些人會覺得亂一點才有家的樣子,所以他的家雖然從客觀標準來看不算乾淨,他也不覺得有找收納整理師的必要;有些人很嚮往雜誌上的極簡風格,所以就算他的家在外人看來已經很整齊了,他還是會想問問整理師,有沒有哪裡可以做得更好。

有些人會認為自己住得不舒服,但是家裡太亂覺得非常丟臉,反正不說也沒人知道,日子還過得下去就好;有些人覺得我現在的家的樣子雖然不怎麼樣,但是我已經努力過,現在就是最好的狀態,不可能更好了,收納整理師來也不可能有什麼幫助;有些人覺得家裡確實可以更舒服一點,但是他更在乎工作和其他生活的面向,所以也不會主動去做些什麼。

從這個角度,我們也可以理解,沒有所謂「什麼樣的心理狀態」才達到應該要去諮商的標準,去不去諮商,反而跟「我覺得我有沒有需求」,還有「我是否希望活在更好的狀態」有關。

只要你希望更理解自己,希望減少生活上跟他人相處時感受到的痛苦或困難,無論程度如何,都是適合去諮商的理由。

我們還可以繼續,用這個比喻來聊諮商的主題和過程。

我去找心理師的時候,要聊什麼才好?要聊多久才夠?

一般大家想像的諮商,感覺是要把整個家裡大翻新,一次一勞永逸把所有的事情都搞定。這會很讓人卻步,因為要進行這麼龐大的工程,需要大量的時間、金錢,也需要堅強的意志。尤其在毫無經驗的時候,突然要下這麼龐大的決心,非常困難。

所以,「主題式」的處理反而是比較容易執行的。

例如,我想先花三週學會怎麼整理我的衣櫃,明年再來看看怎麼收納冰箱裡的食材。

例如,我這個月想要先考慮打掃和清潔,等這階段的工作忙完以後,再來學習怎麼收納和淘汰。

這時候,不同的學派會影響收納整理師(心理師)跟你合作的方式。

有一些學派,注重的是習慣的養成,所以會教你類似「早餐後出門前打掃家裡最有效率」、「一週規定自己三個固定大掃除的時間」、「雜物要以大中小三種等級來收納」之類的應對方法。這類型的學派因為著重在方法應用,所以可以短時間就學到很多東西。

而我受的訓練屬於另外一種,收納整理師(心理師)會先聽聽我的需求、疑問,和經驗,然後從當中找出線索,看看為什麼我無法達到我想要的期望,再從那一點去著手處理。

例如,我可能跟收納整理師(心理師)説,我覺得家裡有種說不出的雜亂,就算我把東西收整齊了,都還是沒有很俐落的感覺。收納師繞了整個客廳一圈以後,對著我說:「你有發現妳挑選的傢俱,有的是原木的,有的是塑膠的,有的是組裝的,類型全部不一樣嗎?」

於是我瞬間覺得,誒真的耶,我怎麼以前都沒有注意到?

又例如,我給收納整理師(心理師)看我的冰箱,跟他抱怨冰箱的分隔不好用,每次食材都很難找到,導致沒看到的東西很容易壞。結果收納師思考了一下,說:「你只有一個人住,三餐裡只煮一餐,可是這個冰箱裡看起來有兩個禮拜份的食材?」

於是我突然開始思考,所以癥結點在我買太多了嗎?

這樣的工作方式,因為包含了「了解個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」,所以雖然花費的時間比較長,但是卻更有可能幫助個案建立適合自己的方式。

而這樣的工作方式,也往往會延伸出新的主題。

例如,我一直覺得我的冰箱很臭,覺得是我收納的問題,所以請收納整理師(心理師)教我怎麼整理食材,結果當我們把冰箱整個清理過以後,我才發現,我很在意的那個臭味,是從食物櫃的背後飄出來的。

又例如,我跟收納師(心理師)討論的結果,覺得是客廳家具的擺設方法讓動線很雜亂,空間感被切割得很破碎,於是決定把傢俱大搬風。結果把窗邊的那個書櫃移開的時候,發現書櫃後面居然有一扇鎖起來的門。收納師過來問我這是什麼門,我說不出話來。我不敢相信我從來沒發現後面有個門,但是我好像又不是真的不知道,然後我完全不敢決定要不要把它打開⋯⋯。

再例如,我原先覺得只要把客廳跟廚房整理乾淨就可以了,但是在這個整理過程中,我發現我真的很喜歡這種煥然一新的感覺,也覺得跟這位收納整理師(心理師)一起工作很安心,於是在他把工作告一段落的時候,下了新的決定:「你願不願意,幫我看看我家的地下室?裡面都是舊的雜物和一堆灰塵,我本來想說放著給他爛也不會怎麼樣,可是現在我好像準備好了。」

類似以上這些狀況,會讓諮商的過程很複雜。

有時候會很興奮,覺得自己學會好多東西,一直在往前邁進;有時候會很沮喪,覺得怎麼永遠都整理不完,滿地都是雜物到底哪一天才會結束;有時候甚至會很害怕,我不想打開這個三十年都沒開的櫃子,裡面的東西一定超級噁心,我寧可不要知道。

心理師會是陪在你身邊,做你的搭擋,一起完成階段性任務,一起決定要不要接受新挑戰,一起決定是否先休息一下喘口氣,甚至一起決定是否需要延攬額外的幫手的那個人。

而這一段路,有的人選擇一次走完,但是我更推薦分段走,每隔一段時間,就試試看自己是否能夠獨自前進,這會讓你更有力量。如果遇到新的挑戰,需要支持的時候,再求助就好,甚至可以每一段選擇不同的人陪伴,很可能會有不同的火花。

以上,是我認為的諮商,也是我工作的方式。

Enjoy this post?

Buy 高敏感 x 蕃茄家 a coffee

More from 高敏感 x 蕃茄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