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化已死?科技股还能撑多久?
一、特朗普加征关税:特殊“战争”下的影响
特朗普近期加征关税,有关战争、地缘政治的讨论越来越多。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聊聊:这场冲突,其实是一场战争,而战争的逻辑,很多时候已经不能用我们熟悉的“经济常识”去解释了。它背后更是政治利益的较量。
尽管如此,我对未来仍然是偏乐观的。不是说两边都会理性——事实上,某一方的行为就挺不理性的。但我想说说我自己最近的一些思考和操作,尤其是和美股科技股有关的。
二、对美国科技股的消极预期,全球化崩塌,科技股还能跑得动?
全球化的终结
年初的时候,我就基本清空了所有的苹果股票,卖出价在 $220 美金以上,只留了一点点作为纪念。同样的,我也卖掉了一半微软的股票,均价超过 $400 美金。
为啥卖?我已经不太看好美股的科技股了。
我们曾经看好美国科技股,是因为它们有整个世界当作市场。那会儿,全球用户都可能成为它们的客户,成长空间极大。正因为这种预期,它们的 PE 才能撑得那么高。
但现在,这个预期正在消失。
中国这边一定会走国产替代的路子;欧洲也准备对美国的科技巨头征数字税,甚至扶持本地替代方案。美股科技公司的全球市场正在被切割,被“去美化”的趋势压缩。
比如,微软曾是少数能在中美之间两头通吃的公司,这也曾是我买入和持有它的原因之一。但现在这个局势,不是它不想,而是它真的做不到了。哪怕它技术再强、产品再好,也很难复制以前那样的全球增长路径。
特朗普不在乎科技股
这点可能很多人没意识到:特朗普其实对科技巨头一点都不关心。高科技产业不是他的基本盘,他在乎的是制造业、中小企业、蓝领选民。他不会因为“高科技股票下跌”就心软。
像现在这些大型科技公司——哪怕是“Mega 7”(苹果、微软、Google、Meta、亚马逊、特斯拉、英伟达)一起下跌,特朗普也不会眨一下眼。
增长故事讲不下去了
接下来就很现实了:如果没有全球市场,这些公司还能靠什么讲增长故事?从哪里拉动收入?
AI?云服务?当然它们可能还是全球最强的提供商,但问题是——市场空间本身已经变小了。
特朗普的加征关税策略,会让其他国家从信息产业,服务业等方面进行反制,征收更多税费、开罚单等。这就使得美国科技股在全球的营收空间不断被压缩,失去中国这个大市场后,在其他地区洲也面临因美国政策不友好而利润率受损的风险。
所以我个人认为:美国科技股的高估值已经无法再持续,也不应该再享受以前“全球化红利”带来的溢价。
三、个人股市本周目前为止的操作及分析
本周,我做了一点调仓动作。虽然不建议别人跟我一样操作,但可以分享一下思路:
港股这周科技股跌得厉害,特别是腾讯。但你看,像腾讯这种公司,本来就只服务国内市场,并没有太大“全球化”的野心。所以这波“去全球化”对它影响很小。
意料之中,白酒股不可能收到关税的影响。我持有的白酒股这周基本没什么波动,于是我就卖出了一部分白酒,加仓了下跌的腾讯,大概是在港股 430 多块钱的位置加的。
当然,港股这块波动大、情绪化,今天值 400 明天可能砸到 200 都很正常。所以我并不建议大家盲目抄作业,但我愿意把这些判断和动作分享出来,供大家思考。
后记
在我修改文章的时候,发现纳斯达克上市的美国公司股价大幅度飙涨,而新闻报道是特朗普延迟了90天实施关税政策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被延迟征收关税的国家都被列入所谓的“不抵抗国家”范畴的国家。
说得冠冕堂皇,本质是特朗普这人坚持不了几天就怂了,色厉内荏。
其实我上周周报里面就写的非常清楚,对于特朗普加税的动机不需要分析,我看到那么多人和分析师绞尽心机揣测特宝宝的意图,都是浪费生命!
原文截屏,揣测nm啊
https://didiaoziyou.com/低调自由实盘周记2025年4月5日/
揣测NM呀揣测
回忆18年的贸易战时,中国股市也是狂奔,最终我在他任期内实现资产大幅增长,和财务自由。这一次我相信也不例外。
无论如何,对于美国的高科技股而言,之前它们有着预期效应,整个全球市场就像是一个大宝藏,任其销售产品从而获取高额利润。但特朗普此次的加税行为,给各个国家都敲响了警钟。各个国家都会小心翼翼应对这件事,实力强劲的国家能够进行国产替代;那些实力稍欠的国家,也会采用数字税、关税等手段来维护自身利益。
更要清楚的是,美国的高科技公司根本不是特朗普的票仓,他当然不会在乎这些公司的利益。
综合这些因素来看,美国高科技股今后的发展道路恐怕会十分艰难,高估值也难以持续下去了。
所以,今天我还是接着卖出我的科技股持仓。现在还剩下巅峰期三分之一的微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