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爸爸而言,陪產是一個不易整理的過程,可能是缺乏詞彙,也可能是因為漫長但單一的經驗,亦可能是全程處於配角狀態,所有情緒感受都被懸置,照顧媽媽最重要。
大多數人會提醒爸爸入產房前的準備功夫,或是陪產時有甚麼要做或不要做。事後,也因為你的身份𣊬間由「準爸爸」變成「爸爸」,對比產房中的經驗感受,大家更關心你照顧BB的狀況。這篇見聞,與其是分享陪產時行動上要做甚麼,更多是分享自己的觀察及經驗讓大家有心理準備陪產,以至由陪產過程引伸討論一下兩性處境、親密關係等。
少不免,大多數朋友都會提醒執拾好走佬袋,走佬袋有甚麼物資,網上資源比比皆是。好些嬰兒用品店也樂於為大家準備好,付款就好。以外有一些事前準備,是可以爸爸陪伴媽媽一起完成,讓父母有更好的心理狀態生產。
比如生產前,醫生會向雙方說明生產過程的注意事項,預產期當然一早知道,但催生日子則是在最後最後由醫生安排。此前,爸爸可陪同媽媽了解生產過程的醫療安排,比如止痛與無痛的分別,效果及副作用如何,以便媽媽考慮。爸爸則知道媽媽的關注位,在產房時協助媽媽決定甚麼時間投藥。
坊間有不少孕婦瑜珈可供父母一同上課,課題質素見仁見智,但爸爸的確可學習呼吸及舒緩痛楚的方法,在生產時運用。緊記,爸爸的練習十分重要,讓自己都感受到果效,在生產時才會更投入陪伴媽媽,令媽媽能更專注生產。爸爸在產房中,或許都用得上呼吸練習,容後再談。
假如選擇剖腹產,那是我經驗以外的東西,未能觸及,期望有人分享交流更多。
有賴社交媒體與網民不吝分享,網上有不少生產過程的照片甚至短片,十分鼓勵父母一同觀看,增加對生產過程的掌握及想像。生產過程不一定如流行文化的影像中慘痛或掙扎,應說,面對生產的痛苦可以有千百種模樣照顧與應對,多一點想像會令生產時腦袋中有更多想像。以下分享兩個在懷孕期間太太推介給我的平台,Badassmotherbirther 和 Birthbecomesyou。當中生產過程的照片及短片,包括醫院生產以外的方式如水中分娩,亦見證爸爸陪伴媽媽生產的互動,溫柔而強大,有血但不血腥。影像是很好媒介豐富自己的想像,建議爸爸先自行觀看,準備好心情再與媽媽一同觀看,邊看邊準備生產的心情,我認為是生產前至為重要的事情。
接下來,由於太太是催生,因此跳過了作動部分,要直接到產房部分的正場了。
2024年3月13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