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内需:我的看法

中国内需:我的看法

Jan 09, 2025

国内的朋友有没有注意到,最近出去吃饭、逛街,好像人比以前少了?不少朋友会问,中国的内需是不是出了问题?

听上去好像有道理,但如果我告诉你,中国人买的汽车数量是墨西哥、巴西、甚至俄罗斯人均消费的两倍,比西班牙和葡萄牙还多,你会不会感到意外?

其实,数据告诉我们,中国的内需规模远比我们想象中更大,只是有些变化让我们一时觉得消费“冷了下来”。

再举个例子。你知道中国出口全球四成的工业品,但却自己消费了其中的三分之二吗?换句话说,中国人用掉的工业品,比出口到全世界的还多!

所以,内需疲软只是暂时的假象,背后的真相远比我们日常感受到的复杂。

内需的规模很大

从数据来看,中国的内需在全球都算很强。2023年,中国社会零售总额有47万亿元,其中商品销售额超过42万亿元。支撑这些消费的工业品制造业产值超过30万亿元。而中国每年出口的工业品总额大约是20万亿元,只占国内消费的一半左右。

全球制造业方面,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29%,实际占比可能更高。如果按照制造业产值算,中国的比例甚至超过40%。另外,中国国内消费的工业品数量占全球30%以上,这说明中国的消费能力并不弱。

简单来说,中国生产了全球40%的工业品,自己消费了三分之二左右,还要进口不少工业品。加起来,国内消费占比更高。所以,中国经济主要还是靠内需,出口只是辅助。

人民币的低估也让内需显得不够强。比如,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在全球占比29%,但如果人民币汇率更合理,这个比例可能更高,接近三分之一。制造业产值的全球占比甚至接近40%。这些都说明人民币被低估了。

内需疲软是暂时的

最近几年,消费的确有点弱,但主要是因为几个周期性的原因。

第一是房地产和人口的影响。过去,房地产带动了很多消费,但现在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,消费自然受到影响。同时,人口增速放缓,老龄化加重,也让消费不如以前。

第二是债务的压力。过去几年,大家的消费习惯有点像“暴发户”,但现在债务多了,只能减少花费,尤其是高消费领域,比如奢侈品和高端服务业。

第三是国际环境的变化。疫情后,像北京、上海这样的城市,许多高消费的外籍人士离开了。这些人对高端消费很重要,现在进来的外国游客消费能力较弱,对整体内需也有影响。

虽然内需暂时不够好,但我觉得未来还有很多机会。

第一是人民币升值的潜力。人民币现在被低估,如果未来几年升值,国内的购买力会更强,进口商品会更便宜,消费也会增加。

第二是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。像C919这样的国产高端工业品,现在主要在国内消化。未来,更多优质国产商品会替代进口,这会带动内需的增长。同时,大家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。

第三是内循环的深化。中国和美国是全球少数内循环占比很高的国家。中国14亿人口,占全球18%,但消费能力在全球占30%以上。如果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潜力被释放,内需会更上一层楼。

Enjoy this post?

Buy 低调自由LF步行街版 a coffee

More from 低调自由LF步行街版